2019,一个书评媒体的回答
转眼间,2019年已经临近尾声。回顾今年,我们平均每天发布5条推送,截至目前共发布了1700余篇原创文章,累计阅读达到3000万+。在当下我们能有拥有超过120万订阅者,这是好多人都没能想到的事。
在碎片化和泛娱乐化的微信阅读大潮中,我们仍推崇深度阅读,不迎合潮流,希望看到文章的你,能拥有独立判断力。基于这些坚持,我们并不把订阅数量或者阅读量看得太重,我们做的其实是把那些认同书评周刊的人们逐渐聚集,然后以网状形式慢步扩散。我们不可能让骚动的人群沉静,但我们却可以给那些追求沉静的人群一个栖息之地。
2019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。震惊、喜悦、难过、惋惜的消息都向我们涌来,引来一波又一波人们的热议。然而,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里,深入我们脑海中的事件却少之又少。记忆好像无凭无据,过去了就沉默,时间一长便被忘记。
但是有些人与事,不该被我们遗忘。所以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时刻,我们整理了2019年或许最受关注的十余篇文章,与你一起回顾这一年的大事。当我们回顾这些内容时,其实也是在回顾这一年人们的心绪与思考集中于何处,让这些成为时代记忆的片段再次进入我们的视线。伴随着这些时代记忆,我们每个人也在对这一年进行生活再总结。
不知你,对今年发生的种种,还有多少印象?
• 2019,我们一起走过 •
2019年,令世界心碎的有几场大火。
4月15日下午,法国象征性建筑物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,塔尖在大火中坍塌,屋顶的三分之二被破坏,全球网民同步转播这场人文灾难,有大量现场目击者纷纷下跪唱赞美诗为之祈祷……而在中文的互联网上,掀起了从巴黎圣母院大火到圆明园大火的联想与比较。
8月盛夏,亚马孙雨林发生火灾。同时,社交网络也开始流传森林大火中触目惊心的图片与影像,但我们考证发现,热传的诸多图片影素材皆为拼贴挪用。警醒雨林火灾,我们需要的不止是一场影响哀悼。
1
亚马逊雨林火灾的真假影像
发布时间:8月23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文章)
由于亚马逊雨林火灾,巴西继巴西国家博物馆2018年9月2日大火之后再度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。有关此次雨林着火的照片层出不穷,然而其中网络传播的热门图片,很多都与亚马孙大火没有一点关系。 对“亚马孙雨林要烧没了”的网络集体声讨,成了一场真假掺杂的影像哀悼与环保动员。
它是互联网自发的集体仪式,通过情绪来连结虚拟空间的彼此。然而这样的仪式,真的有助于我们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吗?舆论的监督与倒逼,都是必要的,也是有效的——只是在舆论的形成当中,辨析真假、习得常识、不被情绪裹挟,仍然是必要的自我提醒。
2
圆明园vs.圣母院
发布时间:4月17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文章)
巴黎时间4月15日下午,法国象征性建筑物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,塔尖在大火中坍塌,屋顶的三分之二已被破坏,全球网民同步转播这场人文灾难,有大量现场目击者纷纷下跪唱赞美诗为之祈祷……根据法国多家媒体报道,火灾可能是巴黎圣母院顶楼的电线短路引起的,此前巴黎圣母院正在进行修复工作。有外媒估计,此次火灾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至少需要10年,而期间损失将超过177亿元。
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发生后,在中文世界的互联网上,不少同胞都联想到了“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”的那段历史。而这也造成了我们面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时,感受上巨大的差异性与复杂性。我们不想简单地指责、站队或反驳,在激烈的情绪背后,再次去了解这一段历史,重新去思考当下的事件,我们才有可能看清表象背后,为何我们仍需要一种属于人类的更大的共情。
五四运动百年 ,我们在报纸与公号刊发的专题与人物报道,都着眼于这样的视角:重新发掘历史现场中真实的人。与此同时,我们走近历史的另一种典型方式,是借由热点事件,回望那一幕相关的历史场景。
3
五四运动100年
发布时间:5月4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)
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一大篇幅,它能够召唤出每个国人心中热情的共鸣。其中最吸引人的,是在奏响的主题曲中登台出场的那些人物。李大钊、陈独秀、梁启超、蔡元培、鲁迅、傅斯年、罗家伦、匡互生、许德珩、瞿秋白……仅仅提到这些名字,就让人感到时代风潮力量,在激荡耳鼓。他们理所当然在舞台上占据着主角的位置。但还有一些名字,他们被埋在历史的角落里。杨晦、庐隐、陶孟和、张静庐……这些参与者虽然没有站在舞台的高处,但推动时代潮流向前涌动的正是他们,他们个人的命运,也因这股风潮而改变。
4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中的历史
发布时间:7月24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文章)
5
2019诺贝尔文学奖专题报道
发布时间:10月11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文章)
6
诺贝尔文学奖的含金量到底如何?
发布时间:10月13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文章)
而与很多态度不同,文章认为,在当下,把一个世界瞩目的文学奖项,颁给“政治不正确”式的作家彼得·汉德克,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。而诺奖也通过此举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,它与主流话语的格格不入,实际上捍卫了真正的文学性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诺贝尔文学奖存在的价值,仍无可替代。
崔雪莉的离开,成了重击在我们心上的一块大石,人设与反人设,完美与不完美,都比不上一条鲜活生命的哪怕万分之一重要。吴秀波的出轨风波、朗郎与妻子吉娜的甜蜜互动.....在这些看似娱乐的事件背后,我们看到的,不只是“吃瓜群众”。
7
崔雪莉,不完美偶像之死
发布时间:10月15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文章)
8
以“正室”身份为尊贵,在当今是否仍合理?
发布时间:1月22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文章)
9
女星成为妻子后
发布时间:6月15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文章)
郎朗的新婚妻子吉娜·爱丽丝,刚刚走入大众视线,德韩混血的身份便遭到诽谤(德国生父被诽谤为继父);置身镁光灯下全副武装久矣的林志玲,宣布嫁给日本艺人akira没多久,上有郭台铭放话“请林志玲回台湾生孩子”,下有网友批判“在大陆赚了那么多钱,最后竟然嫁给日本人”,更有财经媒体发文,将她的婚讯形容为“一场失败的ipo”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位近百年前的新娘——民国才女林徽因——在近期又成为了热门话题。
2019年,我们持续发声的女性议题,聚焦在家暴与“强奸文化”。打破沉默,比我们想象中更不容易,也正因为如此,持续的关注与讨论,正是对发声者声援的一种重要方式。
10
女性发声,让家庭暴力揭露在阳光下
发布时间:11月27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文章)
11
“强奸文化”和强奸案件频发有什么关联?
发布时间:7月31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文章)
12
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
发布时间:12月14日(点击图片可阅读文章)
13
文科博士太难了,我为什么还要读?
文科博士的生活并不刺激,但文科博士的境遇,却是个笑中带泪的流量话题。
文科博士丧吗?没你想象得那么糟。怎样读博读得爽?也没你想象得那么好。对于文科博士的精神健康而言,能一起吹牛的学术共同体很重要。而流水化论文生产与知识分子的地位激变,则影响着文科博士的自我认知。
2020年各大高校的博士招生简章正陆续公布。念书,还是工作?困扰着很多文科生。本期反向流行邀请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傅正、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杨宸,聊聊有志于读理论、做研究的人如何才能过得好。
《罗东时间》则是一档视频文化评论节目,由书评编辑部的“颜值担当”罗东小哥哥担任主持。他的主持风格严肃中不乏幽默,幽默中又透着学识,如果你想在5分钟之内迅速了解一个错综复杂的概念或事件,首选就是它。
14
手机全年静音,消失的铃声,还会回来吗?发布时间:12月19日不知从哪天起,我们关掉了手机铃声,将其设为“静音”,从此接听电话靠运气。而即便靠运气,看到来电提示的一刹那也可能“受到惊吓”。
如果在一个静悄悄的早晨或夜晚,你身心疲惫,手机铃声突然响了,会不会比闹铃让你更烦躁不安?闹钟有预期,来电铃声则防不胜防。
那些年,我们纠结于选哪首歌作为铃声,来电话了,音乐响起,可能还要听完一句歌词再按下接听按钮,如今那已成为个人历史、群体记忆。我们迷上了静音。
2019年,我们的内容生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,更多了音频与视频,还有诸多线上线下的文化沙龙。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加密切的沟通原地 ,也为了便于大家回看、回听音视频,我们还建成了书评周刊公众号的小程序。欢迎随时来我们的小程序玩耍哦。
15
2019年,你关注了哪些“大事”?新的一年里,你希望读到哪些类型的文章?欢迎留言告诉我们——
本文内容整合自2019年“新京报·书评周刊”微信公号内容。整合与编辑:走走;杨雅冰。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,欢迎转发至朋友圈。
—
往期关键词长按识别小程序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,来为你心爱的作品投票吧!